星期日, 11月 24, 2013

「大部份人不願意從電影作曲家開始,我願意!」:重探約翰.巴利



  2011年1月31日,著名英國電影音樂家約翰巴利(John Barry)心臟病發離世,這個消息,我是2月才通過讀報得知。寫這篇文章時,我聽著他的《凌晨四時》(Four in the Morning,1965)電影原聲,感受尤深。

被遺忘的《凌晨四時》
  去年購得的一張約翰巴利的早年結集作品John Barry Revisited,內附四張單碟,除《凌晨四時》外,還有電視片集《伊莉莎白泰萊在倫敦》(Elizabeth Taylor in London, 1963)、《戰血染征袍》(Zulu, 1964)及他的占士邦007電影系列音樂(John Barry Plays 007, 1965-67)。坊間少有購得巴利一些六十年代劇情作品,不得不說,我是被前三部作品吸引,回到家中播放,尤其被《凌晨四時》的音樂攝著了──

  至今我一直未有機會看過電影,翻查資料,才知道是英國導演安東尼西蒙斯(Anthony Simmons)作品,黑白拍攝(唱片封套的照片與設計深得我心),當年更贏得瑞士盧卡諾電影節最佳劇情片金帆獎(The Golden Sail Award for Best Feature Film at the 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片中女主角是當今著名實力派演員茱迪丹芝(Judi Dench),伊當年更憑此片獲英國電影及電視藝術學院獎(BAFTA)頒發最佳新演員,單看以上獎項,已甚有看頭;原聲唱片的聲軌之間穿插演員對白,充滿張力的男女對話,加強了我對電影的吸引度,當然,說來
說去都是額外好處,最教我入心感染的,還要說約翰巴利的動人旋律。

   作為巴利的早年作品〔根據官方紀錄,巴利的第一部參與的電視音樂作品為1959年的《鼓聲》(Drumbeat),第一部參與的電影音樂作品則為1962年英國浪潮電影《L型房間》(The L-Shaped Room)〕,《凌晨四時》以簡潔動聽的主旋律作變奏貫穿劇情,作為這部電影的作曲家,巴利沒收取分文。

  導演安東尼西蒙斯曾在一次訪談說,一開始,巴利就是他的首選。二人之前曾合作一些商業作品,可是,這部藝術性較強的劇情片製作費用有限,如果再邀請小型樂團演奏,給巴利的報酬更是所餘無幾,可巴利看過電影,就是喜歡,加上他欣賞導演的才華,一口就答應了,當時,他還跟西蒙斯說:「沒問題,待我將來從英國表演權利委員會(The  Performing Rights Society, PRS)收取版稅好了,只要你不會要我這些版稅!」  參看《約翰巴利:音樂人生》(John Barry: A life in Music)一書,當時巴利以那筆小量的經費,請來九位樂手,完成整部電影音樂,他後來又說,如果當年資金充裕,本可以找更多樂手,電影裡的一些場景會有更佳效果。

  今天音樂家已經離世,巴利口中的更佳效果,大抵再沒有人知道是怎樣面貌。可是,單獨立聆聽這張原聲,足已被音樂打動,聽著聽著,不禁問簡單如斯的旋律,何以能夠內藏複雜細膩的情感?哀傷的主旋律以不同配器或吹奏或拉奏,重複似的對話,互相呼應,彷彿是男女主角間的溝通──彼此如斯努力,卻始終苦無出路,從呼喚、吶喊至落得隻言片語,及至無話可說。
 
  約翰巴利的功力,可見一班。只是,相對巴利的其他作品,《凌晨四時》無疑不太受到注目。

文學味道濃郁
  像我這代人對大師的認識,往往來自他早年為英國特務電影占士邦系列所寫的音樂,與及幾部名氣甚大、深得影樂迷歡心的作品,上述說到巴利可以不取分交創作《凌晨四時》,同一時期,他正為《 鐵金剛勇戰魔鬼黨》(Thunderball, 1965)及《獅子與我》(Born Free, 1966)等幾部著名電影撰寫音樂,這也多少說明他能夠不收分文原因。

  多年來,巴利曾獲頒發音樂獎項無數,當中包括五度贏得奧斯卡最佳電影音樂獎項:《獅子與我》(此片還獲頒最佳電影歌曲)、《冬獅》(The Lion in Winter, 1968)、《非洲之旅》(Out of Africa, 1985)及《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 1990)。值得一提,八十年代巴利曾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電影旋律,首推還有《時光倒流七十年》(Somewhere in Time, 1980)。這部浪漫奇幻的愛情電初影,巴利的主題音樂深得當時樂迷歡心,就連巴利也曾親口承認,因為電影而收到的樂迷讚賞信件,是歷年來最多的。電影裡還有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ff)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in A Minor, OP.43: Variation no.18),這首貫穿著現世男主角與七十年前女主角的浪漫樂曲,意念一樣來自巴利。《約翰巴利:音樂人生》一書曾指出,編劇李察馬提遜(Richard Matheson)最初曾提出挪用馬勒作品,貫穿這段「超時空戀情」,可被巴利否決,建議改用拉赫曼尼諾夫的旋律,最後,自然是巴利眼光準確,此古典樂曲更成了電影音樂史上成功挪用的表表者之一。

  巴利的音樂,有部份並不搶耳,卻耐聽非常。《非洲之旅》是其中之一,含蓄婉約的音符是箇中特色,像留白的藝術,餘音裊裊,文學味道濃郁。電影裡,觀眾一邊眼看雄偉壯麗的原野景觀,一邊耳聽細緻內歛的柔媚情懷,男女主角的情愛在音樂烘托下絲絲入扣,盡在不言之中,說的是一種情愛境界。電影當年獲取七個奧斯卡獎項,是大贏家,觀眾可不知道是,這部電影的導演薛尼波勒(Sydney Pollack)在開拍前可信心不足,他甚至曾把厚望都寄予巴利身上,對他說:「我需要偉大的樂章,要麼我死定了!」  後來,正是巴利的細膩動人樂音,連接著畫面裡漂亮的大自然景致(此片攝影應記一功),加上出色的演員演出,融為一體,絕對是巴利最好的原聲作品之一。

  八十年代中後期,約翰巴利突然身患重病,為怕影響健康,一度整整休息了兩年時間,踏入九十年代方捲土重來,隨即以《與狼共舞》一片音樂獲得大眾掌聲,再次贏得奧斯卡最佳電影音樂殊榮。在電影音樂事業上橫跨了二十多年,有說,也是《與狼共舞》這部電影,令新一代影迷對當時已經年屆57歲的音樂家重新認識──

  巴利接手的是奇雲高士拿(Kevin Costner)的第一部導演作品(找巴利也是奇雲的主意,當時奇雲年方35歲,集監製、導、演於一身,才華盡現),片長三小時,是一部史詩式電影,對大病初癒的巴利來說,絕對是重大考驗。為配合奇雲高士拿這位大型管弦樂愛好者,巴利是次以重型管弦樂注入畫面,雄壯宏亮、層次豐富,氣勢不凡,可最動人的一章,非為男主角約翰登巴(John Dunbar,奇雲高士拿飾)度身訂造的主旋律(The John Dunbar Theme)不可,繼續巴利音樂裡那種婉約的文學味道與人文關懷氣質,音樂為電影加分,也為角色加分,當年此片跟《非洲之旅》同樣贏得七項獎項,囊括大獎如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及最佳劇本等。惟當時也有反對聲音,有批評指電影音樂全為西方配器曲式,缺乏印第安樂音,某程度是「白人主義」作遂──以白人眼光觀看這原始的西方部落。

巴利的執著
  生於1933年英國約克郡的約翰,是家中的孻子,孩子時的巴利,在營運連鎖電影院的父親影響下,從小浸淫在電影世界,十四歲更已懂得採用影院裡的放映機。至於他的音樂才華,大抵來自母親──音樂演奏會的伴奏鋼琴師。
  
  第一部對巴利影響至深的電影,是1945 年的《一曲難忘》(A Song to Remember),保羅穆利(Paul Muni)飾演的波蘭音樂家蕭邦,令巴利「一看難忘」,也首回令他感受到音樂在電影裡之魔力所在。19歲時的他更甚欣賞安東卡拉斯(Anton Karas)為《第三者》(The Third Man, 1949)所作的電影音樂,巴利後來曾對後輩大衛阿諾(David Arnold,英國電影音樂家,九十年代始常為007系列作品創作音樂而揚名)說:「安東卡拉斯的《第三者》著實要我的命了(太棒的意思)!那是有史以來最非凡的作品,不過單用上一種樂器〔齊特琴(zither,歐洲一種扁形弦樂器)〕,深深讓我學懂何謂簡樸(simplicity)與個性(character)。」

  對樂器的運用及對聲音的重視,找來一張巴利的原聲雜錦精選諸如The Best of John Barry: Themeology,便自可領會。以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007系列電影音樂為例(巴利曾分別為十一部007系列擔任作曲及指揮工作),他曾經於1996年在一次於Film Score Monthly(美國電影音樂雜誌,現時只存在網上版)訪談承認,007系列音樂在他手中成功之處,大抵跟他當時喜用沖擊性帶襲擊的效果有關(例如低音部份的突襲式起奏),說的也是,就是這類對比強烈的聲音元素,使人振奮的戲劇性旋律及逐漸下滑收歛的結尾,不斷製造起起落落的大反差,跟特務007的戲劇性情節,起生相類似效果。

  都說這位音樂家對音樂無比執著。曾跟巴利合作《卓別靈傳》(Chaplin, 1992)的導演李察艾登堡祿男爵(Sir Richard Attenborough,也是《甘地傳》導演)就曾經這樣形容巴利:「他永遠不會對滿足於自己所做到的,每天醒來,他就是相信他的意識與精神上,即將有魔幻似的音樂編排湧現,好讓他放在音樂廳或電影裡,那是因為他是如此一個偉大的電影音樂家,他相信前面尚有高峰可攀。」

  對於這位生前精彩作品眾多,影響著後世電影音樂發展的電影音樂大師,心懷欣賞與敬佩,只是,對於約翰巴利的音樂,我著實還有待慢慢從新發掘欣賞;有關他的故事,這裡我也只能零零星星寄取。

  只是,每次我在聽《卓別靈傳》的主旋律時,那些音符總令我聯想到《時光倒流七十年》的主旋律,孤獨的琴音可能是其一原因,又或者,有些電影冥冥中有著某種連繫,我們總不免從電影裡看到人生──那時候,有漂亮出塵的珍西摩爾(Jane Seymour)、有英俊高大的基斯杜化李夫(Christopher Reeve)、有嶄露頭角的羅拔唐尼(Robert Downey Jr.)、有約翰巴利……物事人非,二三十年間,當事人經歷多少轉變,屬於樂迷影迷的你,大抵已感受到箇中一二。

  給約翰巴利,寫於2011年某個凌晨四時的晚上。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