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米油鹽雪鐵龍
都是雪鐵龍惹的禍,說的是1959年電懋作品《香車美人》(易文導演)。
故事以葛蘭及張揚飾演的小資夫妻欲買雪鐵龍故事作展開,背景為五十年代尾的香港。
當年買車之隆重媲美今天買樓。小夫婦買車心切,不惜勒緊肚皮,節衣縮食,好完車主美夢,卻惹來更多惱人之事──明明相親相愛,變得誤解重重,不懂包容體諒。一輛新車,成了二人的感情試探道具。
重溫昔日香港舊貌固然叫人賞心悅目,更難得的是首回見汽車在電影中有如此舉足輕重份量。電影主角是雪鐵龍,小夫妻不過是小角色,只見二人為它不知花費多少心力,妻子賣掉老媽遺留鑽戒,丈夫賣掉心愛相機,才湊得汽車首期。要了解當時車價跟買車模式,這裡可找得到。
當年買車,汽車經紀都主動訪尋,不惜每天貼身推銷。一輛雪鐵龍,售價港幣萬多,首期三千五百塊,分期月供四百多塊,一年左右完成供款。至於當年小夫妻收入(丈夫是工程師,妻子是洋服店店員),每人平均月薪不過六百大元(後來丈夫多了二百元工作津貼),還未算二百元的房租,二百元的伙食,說來真不容易。
說汽車是當中重要角色,並不為過,畫面除了對該汽車有全相描繪,更有不少細部拍攝。雪鐵龍的手剎掣、腳掣、指揮燈、車頭燈甚至劃水器,導演都有意作特寫鏡頭拍攝,當年是趕時髦的拍法,表達摩登消費品。換了今天看來,反過來成了後世人了解昔日事物的歷史材料,想導演兼編劇易文定必意想不到。考車牌也是「大件事」,小夫妻收到考車信函,高興得如中馬票,如何受重視,可想而知。二人幻想一日可以駕車外遊,幸福都寫在臉上,甜蜜滿瀉。
值得注意的一場是易文描繪小夫妻的意氣之爭,畫面見二人各持己見,好不肉緊,難得是易文利用汽車元素幽了兩位主角一默:畫內音是兩人的爭論聲,畫外音則是汽車的煩躁響鞍聲及鬥車時輪o太的轟轟滑動聲,相映成趣。
那年代的人,大可從電影中尋找許多細碎集體回憶:汽車渡輪、中區大型露天停車場、殖民地色彩濃厚的汽車展、車展中「香車美人」選美比賽……。研究社會學的人,也定可從中找著好些當年小市民的生活形態;愛車之人,看看這部電影,也會發出會心微笑。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