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幕背後的隱喻
看希治閣的電影,尤其喜歡看他拍攝劇中人的駕駛鏡頭,那時候,拍攝駕駛場面可要用上Blue Screen(Chroma Key)技巧,藍色佈景結合後期影像製作,造就劇中人的駕駛過程,只見他們扭動o太盤,眼望前方,旅途風光也就成了附帶畫面背景,有點原始,也不真實,今天看來,卻有點懷舊味道,有著一種時代印記。鬼才昆頓.塔倫天奴(Quentin Tarantino)的《標殺令2》(Kill Bill2,2004)也有用上這種做法,見奧瑪.花曼(Uma Thurman)開場時對鏡頭自說自話,就是用上同樣技巧,放在塔倫天奴的電影?,多了一重cult味。
《觸目驚心》(Psycho,1960)是一部特別的電影,一百零八分鐘的電影,女主角瑪麗安(Janet Leigh)在上半場突然被殺,下半場,只留待兇手跟其他一干角色糾纏。而瑪麗安在個多小時的劇情中,大部份時間,都在車子上,導演用的,也是這種Blue Screen技巧。
平凡上班女子為了與情郎遠走高飛,私自虧空四萬元公款,一個人駕著車落荒而逃。甫上路,她的車子一度在交通燈前停下,剎那間,還跟路經的老闆點頭打照面,瑪麗安難免心虛起來。接著的駕駛旅程,瑪麗安也不見得好過。日與夜,只見瑪麗安在公路上睡著,窩在車廂內,一度被冷板著臉的警員問話與跟蹤,然後在公路上拋掉警員,又駕著她新出租的福特汽車,獨自與車同行。整個過程,觀眾一直借電影鏡頭凝視瑪麗安那張漂亮精緻的臉。美麗人兒面向鏡頭邊駕著車,幻想著老闆、顧客、家人與同事的反應,特寫的臉容,只見她時而咬緊嘴唇、時而緊繃臉頰、時而發出曖昧笑容,靈巧俐落的大眼睛是真的懂得演戲,充滿欲念。希治閣為畫面配上旁白(voice over),結合瑪麗安一張七情的面,讓觀眾經歷了瑪麗安一路的掙扎糾葛,從駕駛旅途特寫一個人的內心演化,委實精彩。瑪麗安在駕駛旅途說服自己,觀眾也同步送上諒解、擔憂。
大雨滂沱,前路茫茫,瑪麗安最終陰差陽錯走進諾曼(Anthony Perkins)的汽車旅館,成了諾曼獵物,賠上生命。被殺前的那一夜,諾曼跟瑪麗安有過促膝談心,他跟她說:「我們都掉在自己的陷阱中,被它緊緊困住,永遠無法爬起來,我們想抓著甚麼東西,想爬出來,但抓到的只是空氣,只是陷阱,一點進展也沒有。」現在看來,那正好是瑪麗安的生命的最佳隱喻,從偷竊動機一出,彷佛永無休止,踏入車子逃匿的一步,就得順勢而去,不准掉頭,最終,她也是死在車上。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