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6月 07, 2005

向左走向右走:《此時.此刻》


The Hours
Originally uploaded by Angela Law.
  看罷電影《此時.此刻》(The Hours),心裡觸動良久,再找回Michael Cunningham的原著小說看,箇中描繪自然更為深刻。其中一幕講家庭主婦布朗太太因忍受不了長期的家庭的壓迫感,放下兒子在鄰居太太家中,然後開車上路──

  「她將她的雪佛蘭駛上帕沙狄納高速公路,沿途的山嶺有些地方仍因去年的大火而焦黑。她覺得她像是在做夢,或者,說得更精確點,彷彿她回想起了許久以前夢見路過這裡。她所看到的一切,感覺上有如蝴蝶標本被釘在板子般地被固定在那一天之中。這裡是那些山嶺的黑色斜坡,沿途點綴著逃過祝融之劫的幾楝塗著灰泥的房子。這是那雲霧繚繞的藍白蒼穹,蘿拉駕輕就熟地開著車,車速不疾不徐,隔一陣子就瞧瞧後視鏡。她是一個邊開著車邊夢想著在開車的婦女。」

  在局促、了無生氣的家庭,婦女要喘一口氣,就得先遠離家這私場所,這是最基本的──「因此她離開幾小時。她並沒有不負責任,她已確定自己的孩子有人照料。她已經烘焙了一個新蛋榚、將牛排解凍、將豆筴摘妥。全都做好之後,她讓自己離開。她會及時回家做晚餐,餵凱蒂的狗。不過此刻,就是此刻,她要去某個地方獨處,不受她的兒子、她的房子、她晚上要舉辦的小宴會的束縛……她很乾淨,衣著得體,開車離去。」

  汽車,成全布朗太太脫離生活常態的一條軌道,一扇窗口。

  「她駛入左邊的車道,踩油門加速前進。此刻,正是此刻,她可能是任何人,要到任何地方。她有滿滿一油箱的油,錢在她皮夾裡。她有一或兩個小時,可以到她喜歡的任何地方……」

  所謂「任何地方」,都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而言。布朗太太要麼就走左邊進城,不然就走右邊車道繞城而行,一路開下去。但她不想往右邊,那裡是比華利山的購物區,她無心採購去。原來,可以選擇的地方是如此的少。一個女子,就是駕著車,卻找不到一個隱密、安靜、可以閱讀、思考的地方。

  「如果她到一家商店或餐廳,她必須表演──她必須佯裝需要或想要一些她根本沒有興趣的東西。她必須舉止合宜得體;她必須檢視那些商品而且婉拒店員的介紹陪伴,或者她必須坐在一張桌子旁,點一些東西,吃下去,然後離去。如果她就這麼將車子隨便找個地方停下來,然後坐在車內,一個婦女隻身在外,她將會成為歹徒覬覦的目標,以及那些想保護她免於受歹徒覬覦的人的對象。」

  於是她最終到了一所汽車旅館,讓自己靜下來,想著生命從此的去向,想過離開人世,一走了之:「我應付不了,我不想再試」,那可能是她最終極的主動權。

  生命曾嘗過向左走向右走的抉擇搖擺,再不一樣,起碼,是想過了,直面過人生。布朗太太最終選擇留守人世,她迫自己向前走,完成生命許許多多平凡事。而那一天,她開著車走上大街的時光,就是人生中的重要轉捩點。

  魯迅在《故鄉》中說得好:「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那是最蒼涼的生命詮釋,結合了《此時.此刻》來讀,就是,份外,沉重。

1 Comments:

At 12:57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我一個人去戲院睇,睇完覺得好沉重,仲食唔落飯。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