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英雄
去年曾寫一篇有關《蜘蛛俠2》的觀影隨筆,今天貼上。
據悉,《蜘蛛俠2》在美國開畫大獲好評,同步在香港上映的《蜘蛛俠2》一樣深受香港觀眾歡迎。記得兩年前,《蜘蛛俠》在港的票房一樣淩厲,開畫四天便過千萬,直把同期上映電影拋離老遠。這回開畫首天,票房收入已達二百九十萬港元,已破《明日之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開畫時的二百二十萬紀錄,為今年在港上映的外語片開畫票房之冠。
也不知香港的「蜘蛛俠迷」是否真的眾多,倒是搶先觀影的觀眾卻不少,很多影迷已早早訂票,據中環Palace IFC負責人表示,《蜘蛛俠2》開畫後兩天的午夜場戲票早已售罄,連國慶七月一日正午12時的早場戲票亦於半個小時內售清,戲院需立即加開場次應付,全港其他戲院的銷售情亦非常理想,週末還未到來,戲票亦已賣出超過八成,可以肯定是,《蜘蛛俠2》將順利成為下周香港票房冠軍。
副產生製造聲勢
我看的《蜘蛛俠2》是開畫首天晚上的七時半場,銅鑼灣UA時代廣場的影院內超過九成的入座率,我在開場前半小時左右買票,可供揀選的座位都是頭一、二行的靠邊位置。入場後,發現以年輕觀眾最多,此外就是情侶與「一家大小」觀眾,也見父與子同穿上了「蜘蛛俠」T?捧著汽水爆穀入場,一副雄糾糾的模樣,相當雀躍。這回電影開畫夾著本港一間大型消閒服連鎖店銷售有關「蜘蛛俠」的熨畫T?(可供選擇圖案除蜘蛛俠外,也有壞人八爪博士),才50塊錢港元一件,的確是不少蜘蛛俠迷的必買珍藏之一,某程度也加強電影聲勢。毫無疑問,以市場主導的商業社會來說,愈擁有更多的副產品來製造電影聲勢,往往取得雙贏效果。
相對陌生的蜘蛛俠
對港人來說,蜘蛛俠從來不是香港觀眾最熟悉的美國卡通英雄人物,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看著電視機的卡通片或外語翻譯劇集長大,蝙蝠俠與羅賓大抵才是影像上最令他們熟悉的卡通英雄。然後就是超人,再說下去,才到了這位蜘蛛俠先生。
沒有蝙蝠俠雄厚的家財與學養(他大有可能是一眾少女夢寐以求的婚嫁物件,名門後代,工業家,加上座擁高貴華麗的蝙蝠車,最先進的武器,男性也為之表現欣慕)。也沒有超人昂藏六呎多的身高、俊朗的外表及捨身救人的勇氣(平日含蓄害羞的四眼記者與化身超人時的模樣叫一眾姊姊妹妹留下深刻印象),蜘蛛俠明顯輸蝕多了,加上一旦「出征」時往往穿得密不透風,五官全看不見,紅紅藍藍的蜘蛛戰衣亦有欠大將之風,叫人產生幻想自然是相對大大減弱。這大抵也是蜘蛛俠遲遲未有拍成電影原因。
試想想,那個男明星喜歡整部電影有大半部分掩去俊俏臉容?那些女觀眾會對這位毫無家財(事實上他還在破碎家庭長大,經常缺錢)、欠缺學養(仍在就讀大學,卻經常走課,成績不穩定)、外貌普通(鄰家男孩,一副纖弱的小書生,外型短小)的傻傻憨憨小男生產生好感?
但《蜘蛛俠》在2002年上映,美國觀眾卻來一個熱情式「熊抱」。美國電影評論界說,911後,美國人更需要這種人性化的英雄,為他們受打擊後的生活重振雄風,積極起來,英雄,再不是高高在上,相反他可以是一個平民:消防員、員警、郵差、小文員……住在你我附近的一位普通鄰居──蜘蛛俠明顯活在平凡的世界,是毫不起眼的小個子,有弱點、有掙扎,令蜘蛛俠更突顯那種一眾英雄所欠奉卻又是最人性的單純與善良一面。香港觀眾明顯沒有背負著美國觀眾這種歷史文化背景及感受,卻對蜘蛛俠一樣受落。
視覺上最得港人心
電腦特技明顯是吸引觀眾入場的一個原因,《蜘蛛俠》系列是看來是眾多英雄片中拍得最通俗及最娛樂性的一部。
利用電腦特技加強蜘蛛俠的功夫雜技了得,見他在眾高樓大廈間穿插飛揚,利用蜘蛛絲索來淩空飛舞,或與壞人比武時表現的翻騰招式,的確令人目不暇給。香港電影評論人石琪說過,「《蜘蛛俠》的武打顯著學了香港動作片,就像廿年前徐克愛拍的飛索輕功,在他首部電影《蝶變》及協助拍攝的《最佳拍檔》片集已經大量運用。當然,今日荷李活用得更特技化,在高樓大廈間飛來飛去的電腦鏡頭可以一鏡直落,不必剪接了。」沒加剪接的武打場面,自然流麗灑脫,這回《蜘蛛俠2》比上集有更多有關場面,加上音效出眾,視覺上,無疑最得香港觀眾人心了。
蜘蛛俠人情味濃
數十年來,美國人對英雄概念隨時日轉變,正如前文所說,911令他們反思所謂強勢與弱勢,甚至所謂英雄的真正面相。
蜘蛛俠是眾多卡通英雄人物中最矛盾的一個,他出生平民,經常對自己所作所為表現質疑。第二集中的蜘蛛俠更要面臨在「愛情」與「正義」間作出取捨。他一方面希望作好事,一方面又懷疑自己的是否願意作出如此大的付出與犧牲,強調個人的追求,有私心有欲望(要麼當英雄,要麼跟自己喜歡的人一起),經常在內疚的心情下生活(上集間接害死叔叔的暗影一直跟隨),怪責自己的不是。活在拯救別人與拯救自己的邊緣,蜘蛛俠明顯再不是打不死的英雄,相反他時有「失靈」,蛛絲索不是經常可以用得著。他會恐懼,會失卻自信、勇氣,看似堅強,其實脆弱得很,又經常受傷。對美國人來說,蜘蛛俠更像他們現實中的英雄,更貼近民眾,更具人情味。
香港觀眾對蜘蛛俠這個親民影像亦甚喜愛。看著這個飾演蝙蝠俠的小男生送比薩遲到時被老闆罵至狗血淋頭或被報章老總連番奚落,大家不其然笑了起來,笑聲背後,卻深明是蜘蛛俠是不幸跌進一個「大才小用」的情勢,和香港人那種屈屈不得志的情況甚為近似,都是暫且壯志未綢,自然起生共鳴。
說暑期電影第一浪,《蜘蛛俠2》的確吸引了一班小孩子進場,只是電影對小孩子來說,反過來有欠黑白分明(片中的八爪博士為著一已私心愈變愈壞,不過是人性的陰暗面,最終他利用意志把自己消滅),對小孩子來說,自然有點接收上的難度,不少孩子看久了就嚷著叫悶,不明所已。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