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8月 05, 2005

都是貝多芬惹的禍


  電影世界裡,彷彿不少邊緣、異化人物都愛聽貝多芬。最經典莫過於《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寇比力克導演)中的Alex(Malcolm McDowell飾),他愛死了這位古典音樂家,房間都是貝多芬的塑像、海報跟照片,貝多芬就是他的偶像。每個晚上,Alex總以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第二樂章為一天作結。激昂的音樂叫他幻想到零零星星暴力畫面:轟隆隆的戰爭、基督被釘十字架的流血像、自己化身為吸血鬼的模樣……是貝多芬的音樂叫Alex變得愈加亢奮,一天暴戾行為都以貝多芬的音樂洗滌,人就「釋然」,彷彿是貝多芬的音樂力量令他打上強心針,明天又是一條「好漢」。他說,那是一天最完美的句號。

  是的,貝多芬總是這班犯罪者的精神支柱,有著強化及刺激作用,像心魔。

  記得《這個殺手不太冷》(Leon, the Professional,1994,路比桑導演)中的暴烈壞蛋探員Stanford(Gary Oldman飾)吧,他那種不能自控的躁狂不時在電影呈現,還是好端端的,一下子卻動氣,只需丁點觸動,他就彷彿要把對方的頭顱打破,那怕只是一個老弱的婆婆。有回,他跟手下說,不懂貝多芬音樂的人,總有一種遺憾,多得貝多芬的音樂令他充滿力量,說著說著就是咬牙切齒,「殺心」又起。

  貝多芬的音樂出名粗獷、暴烈,難怪電影裡喜愛他的人物,都是張狂得可以,口不擇言,可不像《綠帽離奇勒索》(The Man Who Wasn’t There, 2001,高安兄弟導演)的Ed Crane(Billy Bob Thornton飾)。Ed是生活刻板的理髮師,木訥、寡言、悶藝,過著了無生趣似的生活。嬌妻給他送上綠帽,他就是半痛不癢,後來妻子自殺,他又錯手殺死情夫,卻是如常替人家剪理頭髮,冷靜得叫人吃驚。原來是長年壓抑叫人異化,睡火山令人更感恐懼。惟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令他的生命起生漣漪,叫他找著點點依歸,甚至對一位彈琴少女由憐生愛,又是貝多芬的音樂惹的禍嗎?

  都說長年壓抑的人特別喜歡貝多芬,他本來就是一位壓抑的音樂家,父親粗暴,經常對他施虐,童年日子就是過得戰戰兢兢。生活多磨,貝多芬注定要比別人活得艱難。年僅三十歲的他得知自己將近耳聾,那是對音樂家的最大詛咒。當年,他曾經寫道:「我必須承認我過著悲慘的生活。」沉緬在自憐與虛空的情緒之中,加上情路波濤洶湧,貝多芬的熱情,都只得注入音樂之中。

  情況有點像《觸目驚心》(Psycho,1960,希治閣導演)中的Norman(Anthony Perkins飾)吧,自小活在母親嚴苛管教及語言侮辱之下,早就不能夠健康成長,孤獨的時候,他愛製造標本,他說,那不單是興趣,更可以充實自己,那是他惟一的生趣。長年活在母親的陰影與自己的世界中,Norman最後軾母及至精神分裂,他不再是他自己,反過來為死去的母親說話思考,給她生命。一個人在大屋生活,主理旅館,在不知情下,「母與子」同殺害一個又一個無辜少女,那是Norman的悲劇。大抵留意的人不多,希治閣實際給這位可憐的大男孩留下一條不太明顯的伏筆,Norman零亂不堪的房間內有一部小唱機,唱機上放了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希治閣給它大概一秒左右的定鏡出場,然後再沒有多大著墨。但千言萬語,其實盡在當中。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