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聲至有聲
上圖:2005年頭,菲力浦.格拉斯(Philip Glass)曾帶同他的樂隊,到香港為尚.高克多(Jean Cocteau)導演的電影《美女與野獸》(La Belle,1946)現場演奏電影配樂,說來是一次感受現場配樂的珍貴體驗。(攝影:梁廣福)
自菲林電影正式誕生的1895年起,最初的無聲電影,也是我們稱呼為「默片」的電影,是完全靜默的,可以想像,畫面再精彩再吸引,觀眾難免易於被其他外物騷擾,諸如身邊觀眾的談話或本身的煩惱思緒,就是難以集中精神看電影,甚至中途呼呼地大睡起來。當時,電影工作者與觀眾已經知道,他們均難以忍受這種無聲的寂靜。
1895年,法國的盧米埃兄弟(Louis and Auguste Lumiere)邀請鋼琴師為其電影作現場彈奏,這也是音樂首度被用作電影背景之用。法國人喜歡在咖啡室舉行文化沙龍,起初,一班觀眾也就是聚集在這些小型的咖啡館觀看電影,由於是少數人的文化活動,一部小小的鋼琴,已足以叫現場觀眾集中起來,欣賞這些電影短片的放映。
後期觀眾人數的擴張,觀眾也就從小型咖啡館改到一些較大的禮堂觀看電影,演奏配器從一部小鋼琴開始,逐漸加入其他弦樂或管樂,演奏者從獨奏至合奏,從室內樂至小交響樂團組成。到了後來戲院的誕生與擴建,現場管弦樂團的演奏就更順理成章成為氣候,負責樂團的指揮家亦開始就電影內容找尋合適電影情緒的音樂演奏。關於當時情況,可參看維托夫(Dziga Vertov)的1929年作品《持攝錄機的人》(Man With a Movie Camera),電影開始,就見一班觀眾紛紛步進戲院等待觀影,而負責為電影演奏的樂團,也手拿自己負責的配器調音,「整裝待發」。
然而,此時期的樂譜不少是現成作品,加上樂團的採排時間有限,許多時候這些音樂仍未能就電影的劇情及氣氛作出協調。1909年,愛迪生公司(The Edison Company)為此作出改良,有系統地為電影劇情選擇對應的音樂樂段,並加上指示性的標籤,如:「絕望」、「溫柔的愛」、「追蹤」等等,以便配合劇情需要運用。這可說是現今「罐頭音樂」的源流,而值得一提是,以上所談及的音樂絕大多數是來自古典樂曲的樂章,著重的都是氣氛營造的功能。
可以說,古典音樂及古典音樂家跟電影音樂之源頭也是環環相扣,法國古典音樂作曲家卡米勒.聖桑(Camille Saint-Saens,1835-1921)可能是首位為電影配樂的古典音樂家(這點王雲階先生在其1984年著作《論電影音樂》亦曾輕輕談及),為此我再翻閱有關資料,發現卡米勒.聖桑早於1908的確曾為法國電影《刺殺吉斯公爵》(L’Assassinat du Duc de Guise)度身訂造電影音樂(L’Assassinat du Duc de Guise, op 128),現時我們亦可以購買有收入此樂曲的專集聆聽,這位古典音樂家是鋼琴奇才,也是當時的首席管風琴手,曾寫過有關繪畫、哲學、文學及戲劇的書,是當時愛人敬重的指揮,他的多產與才能,幾叫人咋舌。
新科技發明是推動電影音樂轉型運作的重要時機,1927年,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The Jazz Singer)正式出現。《爵士樂手》是一部歌舞片(Musical Film),大部份的情節還是沒有聲的,只有主角唱歌及一些對白部分才是同步發聲的。當時電影界曾一度擔心有聲電影會摧毀電影藝術芸芸,然而,有聲電影一旦推出以後,勢如破竹,大受觀眾歡迎,關於這點,大家可以觀看《萬花嬉春》(Singing in the Rain,1952)一片感受。
自有聲陸續電影推陳以後,電影界亦開始更有系統地邀請一班曾接受古典音樂訓練的作曲家為電影配樂,自此電影音樂的質素亦急步提升,電影工作者開始著重對觀眾的刺激性、音樂與電影之間的節奏,並進一步肯定音樂在電影中的功用。
麥士.士丹拿(Max Steiner,原名Maximilian Raoul Walter Steiner)自然是電影音樂界一位出色而著名表表者,這位生於1888年誕生於維也納音樂世家的音樂家,其教父(godfather)是鼎鼎大名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他又曾有一段日子跟隨馬勒(Gustav Mahler)學習音樂。可以說,他是首批來自歐洲的音樂家,大大影響美國荷里活電影音樂的後來發展。1933年,麥士.士丹拿為電影《金剛》(King Kong)完成配樂工作,電影上映後,看過的觀眾無不對此片音樂留下深刻印象,可謂大獲好評。麥士.士丹拿相信,音樂語言是直接的,他就是喜歡把這種直接的情緒放入電影當中,從1929年至1971年間,麥士.士丹拿曾創作及指揮的電影音樂作品達三百部之多,而在長期高度壓力的工作氣氛下,麥士.士丹拿依然努力於創作不同類型的音樂,從輕鬆的流行大眾風格及至古典樂章,《金剛》的電影音樂誕生,更是平地一聲雷,片中音樂滿載豐富的力量感及戲劇化,為麥士.士丹拿贏得不少掌聲,他的著名代表作,還有《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及《北非諜影》(Casablanca,1942)等。
(本文原刊於《無錫日報》2005年10月23日)
3 Comments:
請問菲力浦.格拉斯為《美女與野獸》現場演奏電影配樂,會是那一場 ? 26/11 在 電資館 ? 25/12 在電資館 ? 還是 31/12 在電影中心 ? 不想錯過大師的演奏呀 !
Ray:非常抱歉,格拉斯的現場演奏是今年年頭的事情了,這回再放映尚.高克多《美女與野獸》,跟格拉斯的音樂無關了.
This is very interesting site... » »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