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1月 14, 2005

林布蘭的悲哀



林布蘭1669年的自畫像

  文學、電影、音樂以外,我尤其喜歡西方的繪畫(遺憾是當代作品涉獵不多),說來是一種個人興趣,閒來就愛捧著一眾繪畫史、畫家的作品或傳記看看,不慌不忙,算是給緊張的生活添一口呼吸的窗。

  我喜歡各式各樣的繪畫大師作品,拉菲爾(Raphael)、米高安哲羅(Michelangelo)、梵谷(Vincent Van Gogh)、莫奈(Claude Monet)、克里?特(Gustav Klimt)、馬蒂斯(Henri Matisse)、畢加索(Pablo Picasso)、夏卡爾(Marc Chagall)、哥雅(Francisco Goya)、孟克(Edvard Munch)、艾活.霍珀(Edward Hopper)等等,來自不同年代地域的畫家有著不同風格、不同繪畫理論及不同美學觀,從顏色運用以至構圖意念,各有特色,關於這點,不用多說,只要有興趣的朋友找任何一本繪畫史看,已可以深領神會。

  而我在看這些大師的傑作之中,又特別鍾情於細味他們的自畫像,一個畫家如何用筆去描繪自己,就像一個作家如何以筆去為自己立傳,藝術家對他們所操控的才華工具尤其敏感,為自己作畫或立傳,都是一件嚴肅得很的事。

  看梵谷割掉自己耳珠之後的自畫像,就知道這個人當下是如此鬱鬱不歡;哥雅晚年的自畫像更清楚顯示了他的精神崩潰;孟克呢,孤高自傲,看來他自小已不愛笑;沒多少個畫家像夏卡爾,跟愛侶在畫作中快樂賽神仙。

  但在書本看畫,始終不及現場體味。

  那一年,剛巧到京都去,趕上當地國立博物館欣賞林布蘭(Rembrandt)的作品展,那是最後一天,不知是否這樣,人特別的多,也多是本土人,分流進場。一個個朝聖者的心態,擠滿了博物館不同的小偏廳,人雖多,卻是一片靜穆,我在欣賞畫展的過程,不時聽到旁邊人的呼吸聲,可以想像,在林布蘭的作品面前,是如此神聖而不可侵犯。人,臣服在偉大的作品之中,益發變得渺小。

  展品分四部份,林布蘭的少作期、成名期、成熟期與晚年作品,我緩緩跟著人群沿路欣賞,看到他兩張繪於1629年的自畫像時,立時被攝著了。

  那年的他23歲吧,仍掩不住的一臉稚嫩,帶點傲氣,咀角輕輕一笑,彷彿對前景滿有盼望。據說四年後,他跟富有的愛侶結婚,作品開始為人讚譽,賣出很多,一家人過著奢華的生活。快樂的時候總想感染到別人吧,自畫像旁即有那張《開懷的兵士》,大抵可以體會畫家當時的雀躍,兵士模糊的臉龐強調是那份輕鬆愜意,洋洋自得,畫中人原來也是畫家的最佳投射。
  
  相比之下,畫家1659年的自畫像卻是沉鬱得多,56歲的林布蘭,愈加喜歡黑暗的背景,黑啡的色調籠罩著畫家本身悲劇的生命,臉容再無一絲笑意,卻是蹦緊緊的,他的醫生好友房龍在《林布蘭傳》曾經記載:「林布蘭在當時的畫作被視為太暗,太陰沈,就是無法討好大眾。」

  有段日子,林布蘭的畫作再賣不出,人家就是找他作畫,最終卻又換掉畫家;畫商、顧客,一下子都對林布蘭失去興趣。畫展中1662-1664年間的自畫像中,又是一張叫人難以忘掉的臉,畫家微微彎著腰,露出一個笑容,只是,笑瞇瞇中隱含了一份苦澀,是笑盡蒼生,笑未如人意,一種自嘲自諷。

  1669年的自畫像,畫家的面容變得詳和下來,儘管,眉宇之間仍有一點點執意,整體來說卻是心如止水,那一年,也是他生命最後的一年。

  大抵命運播弄,天妒人嫉?林布蘭上半生擁有最好的,卻換來下半生的落泊。房龍曾這樣形容這個朋友:「一生都對金錢完全盲目,他只有一個意念,在顏色及形狀的世界裡,他自覺是王,他想抓住整個世界,變成他畫布及畫紙上的俘虜……對這樣一個為外在世界的美及內在精神的啟示而瘋狂的人,你所能幫忙的只是給他一點瞭解,再給他一點瞭解,然後再給他一點瞭解,不要企求甚麼,因為做一般人所不願意做的先鋒總是寂寞的,他們要求的很少,願意挨餓,只求賺一點小錢,只是埋頭苦幹。要是長久得不到人們的絲毫讚賞,他們便會鬱鬱而終。」

  這段說話,令我想起展場中一幅《The Blinding of Samson》,巨人森遜被眾人合力圍剿,他的右眼被利刃刺中,鬍子亦被大力拉扯,就連右手亦被鎖鏈扯出血痕,然而森遜咬緊牙關,捉緊拳頭,未到最後一秒,顯然不會放棄抗爭。剎那間,我感到林布蘭就如頑強的巨人森遜,有著一股不肯言受敗的勇氣。看著這畫,人久久未能釋懷。

5 Comments:

At 1:26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可以堅持自己的意念去繪畫,雖然當時得不到認同,但時至今日又多2位支持者,他又伸延了。
人如果不能堅持自己的理念,為求討好大眾,也許可以會獲得小小物質的生活,可是心靈會是無比的空虛......

我感受到他所擁有的滿足和快樂。心臟雖然停頓,但仍溫暖。

海婷婷

 
At 5:44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我覺得林布蘭特是賞析難度最高的畫家之一。不像馬諦斯或梵高, 那年代的畫家尚未將個人的情感融入進畫作中...看技巧嘛, 幾百年前的技巧現代畫家早就發展出更複雜更巧妙的了...能夠模仿他模仿得以假亂真的歷史上也不是沒有, 就是說林布蘭特本人, 都主張他的徒弟臨摹自己的作品來當練習, 順便工廠式地大量生產己作的複製品賣錢...
所以說我都不懂得欣賞林布蘭特...還有看那些魯賓斯甚麼的也難以獲得感動...
所以看到你真心喜歡林希蘭特, 覺得有點羨慕呢

 
At 9:31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看你寫Rembrandt和《The Blinding of Samson》,就想起我們在大學上藝術課的日子。^0^

 
At 10:50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Enjoyed a lot! »

 
At 1:29 上午, Blogger sandy said...

能夠堅持自己的理念,為著自己喜愛的,埋頭苦幹,很是感動。
對!從來先鋒必然是寂寞的。我們作為後世,就更應該歌頌他們。
能夠有機會一次過看到Rembrandt這麼多的作品,真是幸福啊~!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