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0月 30, 2011

Cries and Whispers at BAM Harvey Theatre





意外地,第一次有機會坐在舞台第一排看演出,感覺有另一種的震撼。


By Ingmar Bergman
Toneelgroep Amsterdam
Directed by Ivo van Hove

雨+雪


雪景:IFC電影中心

星期六, 10月 29, 2011

突然下雪了

早上十一時,望向窗外,只見雪花飄揚。

攝氏三度的Washington Square

昨天一場大雨,紐約下午氣溫驟降,下課時只得攝氏四度,寒冷令我打退了看電影的雅興,急急趕回家取暖。今早起來,更只得三度,當地人說,這是不尋常的現象。

星期三, 10月 26, 2011

Manna's & Apollo Theater





星期二, 10月 25, 2011

Harlem on Monday!!!









遇見1924的地車





星期日, 10月 23, 2011

Coffee Break


找一所舒適的咖啡店,讀讀書,在紐約是日常生活事;在香港,是奢侈。

萬聖節服飾店


萬聖節是美國人一大節日,我也入鄉從俗,到萬聖節服飾店選購當日的飾物,參加派對。

西安菜

心癢癢想吃北方食物,就到了一所西安菜小店,大抵我不嗜辣,或有食物敏感,吃後感覺並不太好。

Tribeca Cinemas


Bernard Herrmann Festival

很高興可以在大銀幕看Orson Welles《大國民》。

星期五, 10月 21, 2011

Untitle

Two Worlds

Cupcakes

Recording Session

昨天早上到紐約大學的Frederick Loewe Theatre,參觀現場電影音樂演奏錄音過程,過程蠻不簡單。

The Composer

攝於Museum of Moving Image一角,有關電影音樂家及其作品。

星期四, 10月 20, 2011

Carter Burwell

在Museum of Moving Image裡,好玩之處,是博物館裡有著對電影不同部門的組成介紹,我當然最感好奇是他們的電影音樂,當中有幾台電視似的機器,給你一段戲,再讓你配上自己揀選的音樂與聲效,此外,這裡又有可供翻查不同音樂家的檔案資料。我選了這章,是有關Carter Burwell。

Museum of Moving Image

I Love T-Shirt

Blue Note Jazz

New York Film Festival 2011



電影放映前,有一段小插曲。
我入場坐好後,有兩位觀眾不問由來就風一樣的穿過,經過我與鄰坐的女士。
此時,鄰座女士說:「什麼人來?德國人麼?」
一句簡單的說話,就明白什麼是標籤與意識形態了。

Lin Hwai-Min: Water Stains on the Wall

到Brooklyn的BAM看林懷民的舞團演出,感覺不太稱心--整場演出,周遭不時發出聲音,要麼是電話響聲,要麼是有人不斷張合手上的紙袋聲,要麼有人在中場跌入錢幣,甚至不住的咳嗽聲,遲入場的觀眾。那是我在紐約看演出時甚少經驗到的。

林的作品演出強調寧靜,音樂也以微小簡約的概念見稱,可就是外在的聲音,著實令我集中不來。加上我的位置偏遠,位處大堂的最後兩排,如果真的有什麼是意想不到驚喜的,就是--林懷民原來坐在我不遠之處。

大南瓜

Som離開紐約了


在Som離開紐約前一晚,我建議一起到東村吃她喜歡的壽司(事實我也很喜歡)!那天晚上,我們吃吃聊聊,之後又到酒吧喝點酒,很愉快的一夜。離開紐約後,她先去北京,再到香港走一轉,然後回去自己的城市--曼谷。父母親都在等她回去。

臨離開時,我們說,希望有一天再會,在Rica的城市。

Bernard Herrmann Festival at Film Forum in New York City

Bernard Herrmann Festival at Film Forum in New York City

星期五, 10月 14, 2011

百貨公司一景

經濟不好,不代表沒有人消費,高級餐廳照樣客似雲來,有當地人說,在紐約曼克頓,貧窮其實是隱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