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烈鋼琴女生
1
1971年,史丹利.寇比力克(Stanley Kubrick)完成了他的《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對於電影裡充滿暴力傾向的男主人公喜愛貝多芬的音樂,他有如此詮釋:「我想這正好指出,認為(高等)文化於社會影響是關於道德與高尚是錯誤的,希特拉喜愛好的音樂,很多在納粹黨高層的官員都是有文化及世故的人,但它(音樂)未見得對他們甚至其他人有更好的影響。」
品味與人文素質從來跟道德無關,藝術洗滌心靈,可跟藝術家打交道可以是又作別論;彈得一手流麗鋼琴的女子不一定溫柔婉約。光影世界最喜歡拿這些跟觀眾開玩笑,以強烈對比揭示複雜人性。電影節裡有兩部電影,一部來自法國,一部來自德國,說的是四位會彈鋼琴的女子。當中各有一位老師,一位學生,同樣看得人驚心動魄。
2
2
對上一次是看《鋼琴教師》(The Piano Teacher, 2001,Michael Haneke導演),道貌岸然的Erika(除了Isabelle Huppert不作她人之選)背地裡有如此令人意想不到施虐與被虐故事。這次來自Denis Dercourt的《翻琴譜的人》(The Page Turner),有著變奏似的題材。是的,生命裡的好些創痛可能是來自旁人眼裡看似微不足道的處境。從此,受害者活著只為等待報復當天的傷害,這樣的方程式,近年在韓國電影裡看得最多。
十年前,Ariane(Catherine Frot飾)是一位如日中天的鋼琴演奏家,如常在生活裡要給鋼琴學生的考試評點,如常給愛戴自己的迷歌迷者簽名留念,可是,因為某次在學生的鋼琴考試過程,任意讓樂迷闖進索取簽名,影響了天生具有鋼琴才華的Mélanie(Déborah François飾)的考試表現,從此Mélanie立下決心要跟鋼琴絕緣及──長大後要為當日受辱報復。
Mélanie擁有一張美少女的紅蘋果臉,含混的微笑背後是冰冷的復仇動機,不沾半點血腥暴力,卻以保母身份逐步取得女鋼琴家的家人信任,最後以打碎對方的事業、家庭為己任。Denis Dercourt為電影注入一份濃濃的懸念感,Mélanie其實有著布烈遜人物中沒甚表情的臉蛋,一開始就要令人不安。然後是場景,藍藍的泳池固然充滿殺機,就連墨綠的花園裡捉迷藏也彷彿帶有寇比力克的《閃靈》影子,鋼琴家的孩子穿著紅衣在花園裡尋找出路,令人不禁焦慮。
當Mélanie取得Ariane的信任,她成了Ariane的守護天使,也成了自己的報復本錢。作為Ariane 的翻琴譜助手,Mélanie以突然失蹤來破壞對方的公開演出,甚至以愛慾擾亂對方的心神。機關算盡,這裡,就連巴赫神聖的音樂也成了破壞小男孩手部機能的致命武器……
誰說音樂必然是導人向善的藝術?漂亮的Mélanie好勝而偏激,對復仇的家庭毫無半點留情,還有鋼琴家的粗心乏味、大提琴手的好色涼薄,當Mélanie離開這個家庭,才是引爆這個家庭計時炸彈的開始。
3
Chris Kraus的《四分鐘》(Four Minutes)又是另一個有關鋼琴音樂的暴烈故事。
電影場景是獄中,這回演奏鋼琴的年輕女子是一名殺人犯Jenny(Hannah Herzsprung飾),她蓬頭垢面,火爆性格隨時置人血肉橫飛。負責教授她鋼琴是不苟言笑的嚴肅老婦Krüger(Monica Bleibtreu飾),二人一直在角力間相處。這裡沒有情感掩飾,一切血淋淋即時展示,可不見得好過。電影裡,Krüger一再申明,她不是要把Jenny訓練成一個好人,但她可以給她訓練成一個好的鋼琴師。
音樂,再次被強調不是導人向善的工具。
誰知道呢?Jenny一雙污垢的手卻可彈出動人漂亮的舒曼樂章,她反叛、堅執,可Krüger卻看準她那愛音樂的性格,希望她晉身鋼琴比賽,二人從此走近,莫扎特的A Major Sonata更成了二人的另類友誼之曲。慢慢地,觀眾知道Jenny本是鋼琴神童,古典音樂的訓練下卻鍾情黑人音樂,彷彿是兩種血液在Jenny與身上流動,溫柔與暴烈,順從與反叛,只差一線。
都是天生才華洋溢的鋼琴家,師生二人背負著不為人知的複雜背景,展示著二次大戰以後德國社會的陰霾一面,電影尾聲,Krüger最終不惜一切助Jenny逃獄出賽,多得那「四分鐘」的音樂表演,那將是Jenny生命裡一次轉捩點,即或被人再度拉回獄中,然而,生命不再一樣。
電影裡,導演沒有為他的主人公們下了甚麼批判,留白的地方繼續讓人深思,生命委實複雜,惟一肯定是對演奏者的才華與音樂熱情。